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中文版 >> 要闻动态 >> 协会动态
协会动态

法制日报:全国律协输血造血并举 帮扶西部律师业发展

发表时间: 2013-10-21 访问次数:5,744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西部律所律师数量仅占全国二成
           全国律协输血造血并举 帮扶西部律师业发展

 
  目前,全国共有律师事务所近2万家,执业律师23万多人,律师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。西部地区有律师事务所4000余家,律师4.3万多人,占比均为全国的20%左右。

  据了解,近年来,西部地区律师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,西部律师克服种种困难,努力为政府、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,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、社会和谐稳定、民主法制建设和民族团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
  “由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较差,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,目前存在着律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,业务素质亟待提高,律师事务所办公、交通等条件十分有限,开展业务活动非常困难等问题。”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有关负责人今天在接受《法制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说,这些都影响到了律师职能作用的发挥,阻碍了西部地区律师行业的发展,制约着整个律师行业的均衡发展。

  据介绍,东西部地区律师发展不均衡,西部地区省份内部发展也不平衡,律师都往省会城市、中心城市集聚,一些县仅有一两个律师甚至没有律师;西部律师服务领域狭窄,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业务领域,非诉业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,涉外法律服务基本处于空白状态;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,10人以下律所占多数,“万金油”为西部律师执业普遍形态,高素质律师人才不足;年轻律师生存状况堪忧。

  针对西部律师存在的现状,全国律协和各地律协积极行动起来,采取输血造血并举,通过推动地方政府设立专门法律服务基金购买法律服务,加大东部律师对西部律师的援助和扶持,组织西部青年律师到东部律所交流培训等一系列举措,推动西部律师行业发展。今年3月底,全国律协决定实施“律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业务创新拓展工程”,明确要求围绕西部大开发、边疆地区扶持等国家发展战略,创新拓展西部法律服务。

  据悉,2013年,全国律协将在律师行业实施“五大工程”,即服务创新工程、执业环境改善工程、业内民生工程、律师素质提升工程和行业管理体系建设工程,其中涵盖了大量推动西部律师行业发展、扶持西部年轻律师成长的内容,西部律师行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 
  西部律师发展状况调查·现状篇



  ①栾 剑 ②文晓敏 ③葛 涛 ④张慧武 
 
  李恩树

  “先活下去,再做选择”。在西部,这是许多老律师对刚入行年轻律师的第一句忠告。

  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不同,受制于经济发展,西部律师尤其是青年律师生存状况堪忧。阳春时节,从西南到西北,《法制日报》记者分赴贵州、宁夏走访调查,试图还原西部青年律师的最真实现状。

  两个梦
  年薪十万向东走

  文晓敏站起身时,掸了掸深色西装上的褶皱,使衣服更加笔挺。

  执业律师通过着装传递给客户的信任感十分关键。尤其对于28岁、入行不到两年的年轻律师文晓敏来说,则更为重要。

  未婚妻特意拿出600多元为他置办了这身西服套装,再加上百元左右的衬衣以及一双100多元的皮鞋,文晓敏顿时“成熟”起来,律师范儿十足。然而,这身近1000元的行头,花了他月收入的一半。

  文晓敏目前在贵州省安顺市的贵州天云律师事务所执业。安顺地处贵州中西部,被称为“黔之腹,滇之喉,蜀粤之唇齿”。

  虽然安顺是贵州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,但受制于整体地理环境,相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,安顺的经济总量相差甚远。与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的律师业,亦是如此。

  “有机会就到东部去看一看。”和大多数西部律师一样,文晓敏眼神中透露出对东部的向往。

  文晓敏来自安顺市普定县农村。从贵州民族学院法学专业毕业后,来到律师事务所实习。2009年刚实习时,文晓敏没有底薪。他清楚地记得,第一个月没有工资,第二个月挣了1000元,交了500元房租后所剩无几。

  即便在正式执业后,情况也没有好转,文晓敏遇到了所有西部年轻律师一样的问题——案源太少。案件数量的多少和律师收益直接挂钩,尤其是在非诉服务偏少、以传统诉讼服务为主的西部落后地区。

  寻找案源耗费了文晓敏大量精力,平时不联系的亲戚、同学、朋友,都被文晓敏“启动”起来。

  如今情况略有好转,文晓敏平均每月能接两起案件,还包括一些指定的法律援助案件。在安顺,办一起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有500元补助,“有时,一起案件到法院复印卷宗就要花去200多元,补助费用只够成本。”文晓敏粗略估算了一下,法律服务费加上法律援助补助,他的年薪约为两万元,这在安顺市处于中下等水平。

  大部分没有人脉资源的年轻律师都是如此,文晓敏形容,他那些在贵阳当律师的同学“都快揭不开锅了”。在外人看来,律师行业和低收入画不上等号。甚至在文晓敏的准岳母那里,他还一直虚报着自己的收入,“否则,人家哪同意把女儿嫁给我”,文晓敏半开玩笑说。

  文晓敏的未婚妻在安顺市一家私立学校任教,月收入比他高,家庭条件也比他要好,准岳母一度认为,干律师是“歪门邪道”。

  但文晓敏并未对此耿耿于怀,他始终认为自己是“潜力股”,在他的5年规划里,一方面要去东部“充电”,另一方面要迈入“十万元年薪”俱乐部。

    先求活
    啥案都接不能专

  三十而立。1983年出生的栾剑,却没有立起来。

  他和父母住在贵阳花溪区靠郊区的房子里,每天要坐1个半小时公交车跨越20多公里路到市中心云岩区上班,每天往返两元的公交车票他都攒着,因为可以报销。

  毕业于贵州大学法律专业的栾剑,2009年通过司法考试,2011年在贵州辅正律师事务所正式执业,目前在贵州省律师协会农民工维权工作站担任专职公职律师。